English

“入世”冲击?机遇?

2000-08-03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郭红梅、贺文华、曹东、赵鹏、谢言俊 我有话说

吴先生(42岁银行职员)

我已开始感觉压力挺大,现在许多年轻人除掌握电脑、外语,拥有双学历之外,知识、思维方法都能适应形势。现在,我和我爱人在单位里都面临着竞聘、竞岗,但由于复杂的原因,没能竞到可以发挥能力的岗位,其实从学历和能力上看,优势并不比年轻的弱。

从长远看,“入世”后,企业管理者如果观念上不新,很可能会受到“入世”的冲击,这种冲击来自于思维方式,比如对待竞争,应该是有序的正常的,但现在有的行业却把竞争看成对同行的排挤,这种思维方式还是农业国的思维习惯。“入世”后,我想会影响我个人的工作岗位和收入,但现在还不好说是多是少,是好是坏。

史先生(45岁旅游管理)

“入世”刚开始肯定会使一些企业特别痛苦,如旅行社,现在一些大的国营旅行社都在搞成本经营,到时出现竞争的局面,不能再搞保护价,搞同盟,消费者接受的只是价格和服务,而不是要求,旅游者不再承担旅行社的成本。

冯亚辉(22岁公务员)

作为公务员,入世后来自职业的冲击和压力倒没有。但可以想象,入世后,公正高效的竞争理念肯定会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,政府机关也不是真空,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,肯定也会受到间接的影响。

祁先生(36岁某大型纺织企业宣传部负责人)

“入世”对纺织业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,亚洲金融危机后,墨西哥、南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上升得很快,迅速成为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集中地,劳动力比中国还便宜,一旦入世,西方面料将大量涌进,这些科技含量高且价格低的进口面料很有冲击力,这对利润空间已很小的中国纺织业将是严峻考验。

韩女士(27岁某公关公司顾问)

我所从事的公关工作本身就是从国外进来的,“入世”后,国内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公关顾问公司,有真正的国际化的操作模式可供我们借鉴,它们也将和适合中国国情的交往方式融合,变得更加本土化。不过,在学习的同时,我们之间也会展开激烈的竞争。

李先生(48岁公司经理)

“入世”后,一些企业可能会招架不住。当然,这也是暂时的,国外企业进来,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,因为我国以往的发展也是从引进开始的。

杨斌(30岁软件设计)

现在有的单位人浮于事,一旦垄断消失,就会趴下。对普通百姓来说,冲击肯定有,但不会造成特大的冲击,只要有素质就行,工作机会会越来越多。

方先生(某保险公司职员)

“入世”后,可能一些行业的竞争会加剧,垄断不可行了,毕竟社会进步多了,人们不会再买那些垄断行业的账了,社会前进的步伐会更快。

林先生(30岁机关公务员)

“入世”后,我们和国外的联系交往会不断增加,出国旅游、学习将不是一件难事,而且会更多接触和吸收一些先进思想和思维方式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